从古老的战国时代开始,爱国主义情怀便是历代文人志士们不断吟唱的主题,这类诗歌不仅是语言艺术的凝练,更是爱国精神的升华,因此具有更强烈地震撼人心的穿透力。
荆轲歌
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
探虎穴兮入蛟宫,仰天呼气兮成白虹。
荆轲刺秦王是几千年来始终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故事,燕国壮士荆轲为了报答太子丹的赏识之恩,不畏强秦行刺秦王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视死如归的精神感染了多少同样热血澎湃的仁人志士。
短短的四句话便描述出了一幅悲壮的英雄送别图,寒风萧萧,易水寒冷,燕太子丹和朋友们在易水边为前去行刺秦王的荆轲送行,荆轲与众人挥泪诀别,高唱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!”悲愤慷慨的歌声,将荆轲决绝而悲壮的背影永远定格在了历史的长河中。
从军行
唐 王昌龄
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。
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
王昌龄这首《从军行》无论是苍茫景色的铺垫还是人物精神状态的描写,读后都令人热血沸腾。青海湖上空,阴云密布,烽烟滚滚,让湖边白雪皑皑的雪山都显得暗淡无光。越过雪山,有一座矗立在河西走廊的孤城,这座孤城地理位置非常重要,和军事要塞玉门关遥遥相望。诗歌就像电影的蒙太奇手法,以穿越空间的笔触将青海、雪山、孤城、玉门关这些相隔千里的地理融入到一句诗歌里,壮阔的意象给人以浩渺宏大之感。
通过苍凉环境的描写,也写出了边塞将士的广阔胸襟和战争形势的残酷,战士们在黄沙滚滚的沙漠里征战,金甲都磨破了,但是只要没有打败强敌、肃清边患,就绝不回家乡。战斗越艰苦,敌军越强悍,战地越荒凉,越是渲染出了战士们保卫国家、守卫边疆、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。
过零丁洋
宋 文天祥
辛苦遭逢起一经,干戈寥落四周星。
山河破碎风飘絮,身世浮沉雨打萍。
惶恐滩头说惶恐,零丁洋里叹零丁。
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
大宋山河破碎,像风中的柳絮漂浮,自己作为大宋子民,身世浮沉就像雨打飘萍。但是,在国家破碎之时,能够大义凛然,慷慨赴死而绝不改节,让文天祥的名字像他诗歌中所写一样,永远留在了历史的史册上。人难免一死,为了祖国而死,一片丹心垂于史册,这样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、大义凛然,足以映照千古。
示儿
宋 陆游
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。
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
把爱国情怀延续到死后的,最著名的就是南宋大诗人陆游了。诗人非常明白,死后万事皆空,但诗人唯一痛心疾首的,就是没有亲眼看到国家统一。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时候,你们千万在家祭的时候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!
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诗,弥留之际,依然念念不忘的是祖国的重新统一,写下此诗作为遗嘱,让自己的儿子记得把祖国收复河山的消息告诉自己。爱国之情如此执着、如此热烈、如此深沉,读之令人深为动容。
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
清 林则徐
力微任重久神疲,再竭衰庸定不支。
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!
谪居正是君恩厚,养拙刚于戍卒宜。
戏与山妻谈故事,试吟断送老头皮。
林则徐是清代为人敬佩的爱国英雄,虎门销烟的事迹人人皆知,他虽抗英有功,却被诬陷发配伊犁,临行之前写下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的爱国名句,广为传诵。如果对国家有利,我将不顾生死,难道会因为有祸就躲避、有福就迎上去吗?一心为了国家,将一己利益抛诸脑后,正是林则徐为后世敬佩的原因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