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国古代,文人墨客常常聚在一起谈些阳春白雪和诗文歌赋,是喜闻乐见的常事。那时候毕竟生活条件有限,又没有足够多的夜生活,在日落西山的时候,他们三五成群在酒楼宴饮,彼此推杯换盏,很多文学作品的灵感也来源于此。
在众多的文娱活动当中,对联文化是最清奇的一种。对联经过漫长的发展,在唐宋开始逐渐的流行。一开始的对联又叫楹联,这里的楹字,其实就是刻在了桃符之上,后来经过演变,逐渐用纸张所取代,慢慢的发展到了明朝,就有了过年张贴春联的风俗习惯了。
论起对联高手,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,而宋朝的苏东坡,更是其中的高手,有很多佳话被传为美谈。相传苏轼任龙图阁学士,经常到寺庙去游玩,遇到了一个老和尚。那老和尚看苏轼衣着简陋,直接便对他说了一个坐字,并且吩咐小和尚又说了一个茶字。
苏轼说自己是当官的,来游玩此处,那老和尚从蒲团之上站起身来,对苏轼双手合十说了两个字“请坐”,又吩咐小和尚说了两个字“敬茶”。后来苏轼和这位老和尚聊了一会天,老和尚觉得眼前这人谈吐不凡,似有神仙之概,于是便问其姓名,苏轼说了自己的身份,那老和尚吃了一惊,因为苏轼的名声已经传遍了北宋,是盛极一时的文坛大咖。
于是老和尚便起坐离身,对苏轼说“请上座”,又转向小和尚说“敬香茶”。一番交谈后,老和尚要求苏轼在临走之际留下墨宝,苏轼也毫不客气,大笔一挥,写出了一个对联,上联是:坐,请坐,请上座,下联是:茶,敬茶,敬香茶”。
其实这是苏轼暗讽这个老和尚趋炎附势,以貌取人,后来这副对联流传下来,成为一段佳话。
其实还有个故事发生在明朝,有个小女子从小多才多艺,到了十六七岁,许配给一个门当户对的书生,二人生活很是甜蜜。但是好景不长,这位书生过了几年就染上了风寒,再加上自己体弱多病,就一命呜呼了,只留下这个小女子一人生活。
多才的女子总是离不开琴棋书画,诗词歌赋,这位小女子就很喜欢看书吟诗。有很多年轻的秀才都希望这位女子能改嫁,但是她一直推脱自己不想在找了。后来经过自己的闺蜜说动了心,这才想要改嫁他人。于是就出了一副对联,上联是“茶亦醉人何必酒”。
这副对联张贴出去,引来不少才子的观瞧,但是好多人只是凑个热闹,有的也趁机对上了几个下联,但都差强人意,一时之间难倒了众人,大家你一言无一语,总是想不出一个完美的下联与之匹配,急的是满头大汗。恰巧此时有个秀才从此处路过,看到了这副对联,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,心中已然有了答案,于是就写出了下联“书能香我不需花”。
那秀才写好后,就把对联的下句呈了上去。那女子看到这副对联,对仗工整而且雅致,更有诗意和境界,堪称一副经典妙对。心中小鹿乱撞,害羞地低下了头。这女子在闺中又偷观瞧那位秀才俊朗的模样,顿时莫名的心动,管家看到自己的主人红脸低头,半晌不语,已经猜透了她的心事,于是大办宴席,两人因为一副对联走在了一起,可以说是十分幸福的事情了。
其实有时候爱情的条条框框,都是局限于无缘之人的软标准,只要感觉对了,就会丢掉种种的束缚,即便日赴千里,也定要与你相见,更何况是近在眼前的佳人呢?
- 今日话题:如果你是那位秀才,面对这名女子的上联“茶亦醉人何必酒”,你能否对出合适的下联来吗?欢迎在评论区一展才华,说不定也会有美好的姻缘呢!
文 | 国学大观园